不看后悔(遵義會背景)遵義會議劇情簡介,步步驚心 ——遵義會議前后,被窩影院,
目錄:
1.遵義會議歷史背景視頻
2.遵義會議的背景故事
3.遵義會議劇情介紹
4.遵義會議的背景和內容
5.遵義會議的背景資料介紹
6.遵義會議背景時間地點意義
7.遵義會議的背景時間地點內容和歷史意義如何
8.遵義會議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9.遵義會議背后故事
10.遵義會議背景介紹視頻
1.遵義會議歷史背景視頻
步步驚心——遵義會議前后孫果達(知乎《史苑踏石》專欄)遵義會議前后,紅軍領導層就路怎么走、到哪里去、仗怎么打等三個基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都直接關系到黨和紅軍的生死存亡,可謂是步步驚心一、路怎么走?路怎么走是選擇戰(zhàn)略轉移的路線。
2.遵義會議的背景故事
“按照原定計劃,中央紅軍準備轉移到湖南西部同紅二、紅六好看的重生文軍團會合部隊基本上沿著先行轉移的紅六軍團走過的行軍路線,即沿贛、粵、湘、桂邊境的五嶺山脈一直向西行動”1當時蔣介石也已經了解到了中央紅軍的動向:“從國民黨東路軍占領瑞金所得資料中已明確:紅軍不是戰(zhàn)術機動,而是戰(zhàn)略轉移;不是南下,而是西進。
3.遵義會議劇情介紹
”2據伍修權回憶:“部隊前進到湘西通道地區(qū)時,得到情報說,蔣介石已知道我們的意圖是與二、六軍團會合,正在我們前進方向布置了五倍于我的強大兵力形成了一個大口袋等我們去鉆”3于是紅軍領導層對行軍路線發(fā)生了爭論,這就有了1934年12月12日的通道會議。
4.遵義會議的背景和內容
據時任中央紅軍軍事顧問的德國人李德回憶:“我提請大家考慮:是否可以讓那好看的重生文些在平行路線上追擊我們的或向西面戰(zhàn)略要地急趕的周部(敵周渾元部)和其他敵軍超過我們,我們自己在他們背后轉向北上,與二軍團建立聯(lián)系”4
5.遵義會議的背景資料介紹
結果在會上,“多數(shù)人支持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提出的紅軍向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前進的建議”5通道會議顯示毛澤東又重新開始參與了紅軍領導層的決策13日,軍委在《我軍進入貴州動作的部署指示》中命令:“迅速脫離桂敵,西入貴州,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上。
6.遵義會議背景時間地點意義
”6并具體指示紅二、六軍團積極行動,以策應中央紅軍北上14日,軍委給紅二、六軍團發(fā)電,重申中央紅軍“現(xiàn)已西入黔境,在繼續(xù)西進中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進”7 以上史料清楚地表好看的重生文明,紅軍雖然改變了行軍路線,但并沒有放棄原定的轉移目的地。
7.遵義會議的背景時間地點內容和歷史意義如何
換句話說,通道會議其實采納了爭論雙方的意見,也就是中央紅軍還是要去湘西,只不過先得繞個彎以免進入敵軍的“口袋”而已通道會議雖然初步決定了“路怎么走”的問題,卻回避了“到哪里去”的關鍵,尤其是紅軍領導層對軍事指揮分歧的公開化,使得爭論更加激烈起來,這就有了黎平會議。
8.遵義會議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二、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是選擇戰(zhàn)略轉移的目的地據當時任中央組織局主任的李維漢回憶:“1934年7、8月間,博古把我找去,指著地圖對我說:現(xiàn)在中央紅軍要轉移了,到湘西洪江建立新的根據地”8但黎平會議改變了這好看的重生文一決定。
9.遵義會議背后故事
據當時主持黎平會議的周恩來后來回憶說:“從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爭論尤其激烈這時李德主張折入黔東這也是非常錯誤的,是要陷入蔣介石的羅網毛主席主張到川黔邊建立川黔根據地我決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見,循二方面軍原路西進渡烏江北上。
10.遵義會議背景介紹視頻
李德因爭論失敗大怒”9這里周恩來沒有說他自己也被激怒而拍了桌子據當時在場的周恩來的警衛(wèi)員范金標于1978年9月25日的回憶說:“吵得很厲害,總理批評了李德總理把桌子一拍,擱在桌子上的馬燈都跳起來,燈都熄了,我們又馬上把燈點上。
”10 黎平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議》,其中第一條就指出:“鑒于目前所形成好看的重生文之情況,政治局認為過去在湘西創(chuàng)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適宜的”在第二條中則進一步明確:“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區(qū)應該是川黔邊地區(qū),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qū)。
”11 12月19日,中央軍委發(fā)布《為建立川黔邊根據地軍事行動的決定》 黎平會議預示著毛澤東地位在紅軍領導層的加強,預示著周恩來對毛澤東的正式支持,也預示著博古、李德軍事指揮權的削弱 盡管有了決議,但紅軍領導層認識的統(tǒng)一是不可能單靠一紙決議就能夠解決的。
12月底,當中央紅軍進抵烏江南岸時,博古與李德仍然反對北渡烏江,堅持“一是不過烏江”,在烏江南岸轉戰(zhàn),“二是回頭與二、六軍團會合”12由于博古、李德仍然在掌握軍好看的重生文事指揮權的崗位上,他倆的反對,迫使紅軍領導層召開了從組織上觸及軍事指揮權該由誰掌握的猴場會議。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烏江邊上的猴場召開會議,作出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除了重申黎平會議的決議,還特別強調:“關于作戰(zhàn)方針,以及作戰(zhàn)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報告。
”13這一規(guī)定標志著中共中央正式以決議的形式在組織上限制了李德和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但也留下了集體決策容易貽誤戰(zhàn)機的隱患 盡管黎平會議與猴場會議連續(xù)作出了兩項決議,但作為三人團的博古與李德并不認同三人團之間以及三人團與政治局之間的嚴重分歧,使中央紅軍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這樣,進一步統(tǒng)一紅好看的重生文軍領導層思想,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和維護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的成果就勢在必行,作為政治局擴大會議的遵義會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的 遵義會議有兩個議題,“(一)決定和審查黎平會議所決定的暫時以黔北為中心,建立蘇區(qū)根據地的問題。
(二)檢閱在反對五次‘圍剿’中與西征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14根據這兩個內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紅軍領導層對黎平會議的認識還是不一致,所以遵義會議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再次“決定和審查”黎平會議的決議,以盡快確定轉移的落腳點,其次才是關于軍事指揮的得失問題。
這一排序完全合乎常理,因為在當時情況下,前一個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央紅軍的行動目標和行動方向,如果在這一決定上出現(xiàn)差錯,中好看的重生文央紅軍面臨的巨大危險不言而喻,說其生死攸關也實在是毫不為過 至此,中央紅軍究竟到哪里去建立根據地的問題雖然還未最后解決,但原定去湘西的計劃顯然是被徹底否定了。
博古、李德軍事上的指揮權改由周恩來執(zhí)掌,毛澤東在紅軍領導層也已經有了極為重要的軍事決策的“幫助權”三、仗怎么打?仗怎么打是選擇戰(zhàn)略轉移中的軍事指導思想這次爭論是三次爭論中持續(xù)時間最長、最激烈也最為關鍵的一次。
據周恩來回憶:“遵義會議開了以后,要繼續(xù)前進這個時候爭論又起來了,打仗如何打法也引起了爭論”15首先是土城之戰(zhàn)1935年1月下旬的土城之戰(zhàn)是毛澤東復出后提議和指揮的第一仗,由于情報的錯誤,導致了此戰(zhàn)的失利。
正是這一挫折,使得紅軍領導層好看的重生文剛在遵義會議上形成的對軍事問題的初步共識又起波動 其次是桐遵戰(zhàn)役,這是繼土城之戰(zhàn)后的又一次大仗桐遵戰(zhàn)役的勝利雖然振作了紅軍的士氣,但一系列激烈的攻堅戰(zhàn)也造成了紅軍的重大傷亡和極度疲勞,不僅紅軍經不起此類的消耗戰(zhàn),也強化了領導層與指揮員之間的分歧。
第三是打鼓新場風波桐遵戰(zhàn)役剛結束,中央軍周渾元縱隊就趕到魯班場一帶安營扎寨修筑工事于是紅軍進退兩難:要么用疲憊之師再打攻堅戰(zhàn),要么知難而退放棄在黔北建立根據地毛澤東回憶說“洛甫提議要我為前敵總指揮” 16
但是,就在大戰(zhàn)將臨之際,軍事指導思想的分歧又再次出現(xiàn):先硬攻駐守打鼓新場一個師的滇軍以撈個便宜,還是集中全力打擊周渾元縱隊以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對此,毛澤東強好看的重生文烈堅持后者,單槍匹馬不惜與堅持前者的全體政治局成員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毛澤東在1943年回憶說:“在打鼓新場,洛甫每天要開二十余人的中央會議”17反映當時領導層決策會議之艱難與爭論之激烈第四是魯班場之戰(zhàn)由于敵軍一直龜縮在工事內拒不出戰(zhàn),3月15日上午10時,紅軍開始進攻,苦戰(zhàn)至晚,見無取勝可能,遂撤出了戰(zhàn)斗。
打鼓新場風波雖然未能立刻統(tǒng)一紅軍領導層的認識,但魯班場之戰(zhàn)的失利卻反證了毛澤東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魯班場之戰(zhàn)的失利,使得紅軍無法在黔北建立根據地,下一步究竟何去何從,紅軍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就在這緊急關頭,毛澤東主動請纓勇挑重擔,提出了部隊秘密南下,搶渡烏江奇襲貴陽的行動計劃,并在張聞天、周好看的重生文恩來等的支持下成立了新三人團,同時也標志著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以來,路怎么走,到哪里去,仗怎么打的領導層之爭,基本結束。
注釋: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頁2, 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圍追堵截紅軍長征親歷記》上冊,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頁3, 伍修權:《往事滄?!?,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111頁。
4,奧托·布勞恩:《中國紀事》,現(xiàn)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版,第124頁5,馬齊斌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業(yè)三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12頁6,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黨史通訊》好看的重生文,1984年第11期,第45頁。
7, 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347頁8,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343頁9, 《1943年11月27日周恩來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fā)言》,載《李德與中國革命》,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頁。
10,《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編》,貴州社會科學叢書1983年版,第135頁11、13, 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7冊,無出版社,第150頁,第151頁12, 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猴場會議:取消錯誤軍事指揮》,載《當代貴州》2004年第6期,第17頁。
14、16, 好看的重生文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頁,第134頁15,《周恩來自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頁17, 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中共黨史資料》第6輯,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頁。
孫果達:《史苑踏石》目錄鏈接(22.09.29更新)